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欢迎各位校友、同学前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史馆参观!

[复制链接]

66

主题

93

帖子

4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16:4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了解一个地方应该从博物馆开始。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而来到一所学校,最好先去校史馆,因为没有哪个地方比校史馆更适合人们去了解这所学校的过去与现在。
一、校园文化地标
西建大校史馆落成于2006年9月西建大办学110年并校50周年校庆之际,以“传承精神、弘扬文化、继承先贤、启迪来者”为立馆宗旨,以“昨天、今天、明天”为线索,充分展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成就。
馆舍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系在旧图书馆局部建筑的基础上设计改建而成。整个建筑呈苏式风格,于庄重经典之中不乏现代明快的色彩。建大校史馆是目前西北地区高校同类场馆中单体建筑体量和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校史馆。开馆以来,共接待校内外来宾三十余万人次,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较高的评价。
馆内共三层,除了一、二层的四个校史展厅外还有第三层的三个专题展厅,校史馆设办公室、藏品资料室、贵宾接待室、多媒体视听室等,具有校史研究、校史展览、校史文物的征集和收藏等多项职能。馆舍内环境优雅、美观舒适、空气清新,室外植被覆盖。
校史馆作为校史研究的基地,除了不断地梳理、挖掘埋藏在百年办学历程中的历史串珠,还结合地缘历史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探寻学校与脚下这片土地的密切联系。校史馆也是传统教育的课堂、宣传学校的窗口、联系校友的平台,通过对校内师生及校外广大来宾介绍我校一个多世纪的优良学术传统和五十载自强不息的发展脉路,让参访者真正去了解、去解读、去感悟这所伴随着时代步伐发展起来的大学之精神以及她在民族复兴大潮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由于在大学文化中体现出的独特作用,在我校2009年“您最喜欢的校园文化地标”评选中,校史馆名列第一。
二、遗址上的“新”宝贝
学校雁塔校区处于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亲仁、永宁两坊遗址之上,千年的文化积淀让今天的建大校园仍沐浴在古时记忆与现时风景的交融中,让建大人久久沉醉于铭记历史、光耀时代的梦想里。
建大校史博物馆注重校史文物、档案的征集整理,建馆以来,先后从社会征集有价值文物档案两千余件(套),其中不乏精品、珍品,现有馆藏文物档案一千余件,图书文献一千余册,其中文物档案时间跨度之长(唐代至20世纪80年代)、地域之广(档案来源涵盖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内容涉及之丰富(碑刻、建筑构件、瓷器标本、古籍善本、毕业文凭、名人手迹、系统档案、锦旗、徽章、期刊、同学录、模型等)居陕西省高校校史馆馆藏之首,馆藏文物档案的数量和品位在全校场馆中亦居于首位。
馆藏文物撷要
国家一级文物:
全国体育运动红旗院锦旗,该物长161厘米、宽83.5厘米,为1958年全国高校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贺龙元帅亲手颁发给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学校原名)的锦旗,当时颁发四面,现仅存三面。
国家二级文物:
1、著名教育家、国家一级教授、北洋大学代校长金通尹先生遗物一宗(金通尹日记、记录本、信件等合计60件)(20世纪50年代),金通尹先生是我国著名土木工程学家,1921年创办复旦大学土木系,1952年-1956年任青岛工学院院长。
2、唐宝历二年彭府君墓志铭一合(826年),
志长43厘米,宽42厘米,厚10厘米,2004年发现于学校幸福校区建设过程中。志主彭象贤,京兆人,曾任蜀州晋原县令。志文行楷书就,「全唐文」无载。
3、东北大学毕业证书(1930年),
该证书为国内目前发现最早之东北大学毕业证书。为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颁发,上有张学良签名及钤印,证书原持有人金中一为学校首任教务科科长。
4、张学良将军颁发的东北大学褒状(1930年),
该证书为国内目前发现最早之东北大学褒状。为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颁发,上有张学良签名及钤印,证书原持有人金中一为学校首任教务科科长。
国家三级文物:
1、北洋工学院《北洋理工季刊》创刊号(1933年),《北洋理工季刊》是北洋工学院学报,该书印制于1933年,为季刊之创刊号,内有工学院院长李书田题词及题序。
2、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复校纪念册(1947年),该书为精装封面,制作精良,系抗战结束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复校时发行之纪念册,内有当时社会名流及校领导、校友题词,及校友感念文章,图文并茂,系统记载了苏工创办及迁校、复校经过。
3、国立西北工学院卅六级同学录(1947年),该同学录系国立西北工学院所印制的第一本同学录,印制于1947年。全书共42页,起首部分为该院标识、校歌、简史以及时任院长的潘承孝先生题写的院训、序言等,后一部分详细收录了当年毕业同学的详细情况以及该院自成立以来的历届毕业生、教职员工名单。
4、白石水月观音坐像(残)(唐),该像残高68厘米,为白石质地,现存其下部及底座,为建校初自原祭台村移入。
      5、高岳崧殿试卷,该书为清代榜眼高岳崧殿试卷。高岳崧,陕西西安人,同治八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同治十年,应礼部会试,考中进士。殿试御赐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编修。此书保存完好,明黄封面,双龙书签牌记,白口单鱼尾,前有当年开科所颁圣旨原文,后为高氏殿试原文,朱墨套印,楷体写刻,殊为精制,较好地保留了殿试卷原貌。
6鲍鼎手稿,此稿无题名,内容为中国佛教建筑—古塔分析,文章曾刊登于营造学社汇刊,此文为刊发之前原稿,稿主鲍鼎为我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营造学社成员。
7、《二十四史》,是书为清光绪十年(1884)上海同文书局及民国二十五年(1936)涵芬楼影印本,该本据乾隆四年武英殿本影印,共13箱710册,纸本 线装。                                   
三、不落幕的博物馆
校史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年到访量五万人次以上。馆内拥有数量稳定、素质优良的双语讲解员,每年都会遴选优秀在校学生充实讲解员队伍,能对不同群体观众提供讲解服务。
校内每年都举办五次以上的临时展览,内容涉及党史国情、中外
文化、民风民俗、音乐艺术等不同种类,时间跨度则从古代到近代、现代直到当代都有涉猎。众多展览不但使广大师生、访客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同时使校史馆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校史馆具有独立的网站,让远程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校史馆风貌及部分重要文物。
对于参访者来说,不论是行走于自成一格、又浑然一体的校史展中,还是遨游在网络的数字校史博物馆里,感知的是西建大饱经沧桑的办学历史和自强不息的发展轨迹,感受的是历届师生员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历程,体悟的是百年建大积淀出的“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和西安建大历代学人“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精神境界及“胸怀天下”的神圣使命。所以作为建大人怎么能错过校史馆呢?

如您想要参观校史馆请以班级为单位提前预约,联系方式:
1、联系地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院校史馆(雁塔路13号)
2、邮    编:710055;
3、联系电话:029-82201034;
4、联 系 人:孟  欣   温升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论坛  

GMT+8, 2025-5-5 06:05 , Processed in 2.32725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